今年以来,济南市司法局加强“一带一路’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济南调解室建设,着力打造集“项目对接、风险化解、纠纷调解”于一体的功能平台,为商事主体提供国际化、专业化调解服务。目前服务网络已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多个城市,累计化解商事纠纷1491件,涉及金额近5亿元。
一、强化信息互通,搭建高效解纷平台。
调解室创新构建互联网调解系统,实现案件基本信息、处理进度及证据材料在线同步,为人民法院、仲裁机构及调解室提供实时查阅渠道。借鉴联合国贸法会互联网调解原则及国际调解组织先进经验,制定《济南调解室调解规则》《调解员行为规范》等制度文件,明确调解流程、收费标准、任职条件、行为规范及文书范本,形成规范严密、运行高效的国际商事纠纷调解制度体系。
二、整合专业力量,构建多元解纷机制。
市司法局积极推动公证、司法鉴定、基层法律服务等机构参与国际商事调解,加强对纠纷调解的业务指导。人民法院将调解室纳入特邀调解组织名册,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调解方式解决商事争议。济南仲裁办、贸仲委山东分会分别与调解室签订合作协议,建立“仲调对接”机制,协同化解相关商事纠纷,形成多层次、宽领域的解纷合力。
三、优化流程衔接,提升纠纷化解效能。
制定统一纠纷处理流程指南,明确调解、仲裁与诉讼在各阶段的衔接方式与操作规范。受理初期根据纠纷类型和当事人意愿,合理引导选择解纷路径。调解未能达成一致的,可顺畅转入仲裁或诉讼程序,已完成的调查取证等工作成果直接沿用,实现程序无缝对接。例如,遇专业性强、超出调解范围的案件,可及时移交仲裁机构,仲裁程序依托前期调解记录快速启动,显著缩短解纷周期,提高当事人满意度。定期召开联席会议,加强调解室、人民法院与仲裁机构间的沟通协作,并建立联合监督机制,保障流程协同高效落实。
四、推动资源共享,打造专业解纷支撑。
调解室联合人民法院、仲裁机构整合专业资源,共同提升纠纷解决综合能力。建立跨领域专家库,汇集法律、经济、技术等多学科人才,实现专家资源共建共享。加强典型案例整理与归档,形成可借鉴、可推广的解纷经验库,为各类商事纠纷提供有力专业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