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索引号: 11370100004188776N/2024-00371 组配分类: 部门计划及总结
- 成文日期: 2024-12-17 发布日期: 2024-12-17
- 发布机构: 济南市司法局
- 标题: 济南市司法局2024年度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
- 发文字号:
今年以来,市司法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在市委、市政府和市委政法委的坚强领导下,扛牢统抓法治建设职责使命,快干实干、奋勇争先,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。市局获评“全国‘八五’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”,府院联动化解行政争议、“泉执法 慧监督”等经验做法得到中央依法治国办、最高法、司法部肯定推广,公证参与不动产“带封过户”模式获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。全国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意见督促落实会,全省法治社会建设推进会、述法工作推进会分别在济南召开,我市作典型发言。
一、政治机关建设坚实有力。一是筑牢政治忠诚。举行“第一议题”学习、中心组读书班,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32次,组织轮训2600余人次。围绕重要法治工作向市委、市政府和市委政法委请示报告89次。建强政治机关,市局连续四年获评“全市模范机关建设突出单位”。二是强化政治担当。细化落实三中全会精神16个方面、52条具体举措,推动重大决策部署在全系统落实见效。开展“党建引领凝心铸魂、聚力赋能质效提升”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,869名党员干部查摆问题1676个,制定整改措施3022条。三是扛牢政治责任。聚焦法律援助“小切口”和7个重点领域,制定11个工作方案,梳理问题38个,逐一整改落实。“泉益邻”法律援助品牌、公证参与“带封、带押过户”入选全市群腐工作20项民生实事。
二、服务发展大局更加有为。一是护航重大项目建设。出台法治护航重大项目五大行动十二条措施,成立49名政府法律顾问、200名律师、94名公证员、1002名调解员组成的法律服务团队,为起步区总部经济产业园区等140多个重大项目和企业服务1800余场次,获《法治日报》、司法部官网关注报道,茂祯副市长批示肯定。二是规范涉企行政执法。在全省率先出台《济南市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办法》和《济南市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》,构建起全链条制度规范。编制涉企检查事项清单,建强用好网上执法办案监督平台,推进“清单之内规范查、清单之外无检查”。1-11月,全市涉企检查同比下降21.5%,非现场检查同比提升23.5%,解决企业执法方面诉求215件。梳理发布242项轻微违规“首次不罚”事项,减免罚款9500余万元,受益市场主体1.65万家。三是高标准建设中央法务区。确定“一心一轴三园区”的规划布局,融合律师、公证、司法鉴定、人民调解等多种业态,引领高端法律服务集聚发展。范围内入驻法律服务机构140余家、从业人员4000余人,业务规模27亿元。省委王宇燕副书记调研指导并充分肯定。四是持续促进民生改善。“多元调解法律援助行动”入选政府民生实事。全市提供各类法律服务40万件次,其中办理法律援助1.76万件,为群众免除代理费用8000余万元,受益家庭2万余户。
三、法治济南建设扎实推进。一是统抓依法治市。完善统抓法治建设制度机制,出台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实施办法。服务保障市委主要领导向省委依法治省委员会述法、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,打造“一把手抓法治”特色品牌。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工作扎实推进,书面评估阶段从117个候选城市中突围成功。二是推进依法行政。完成法规议案、政府规章审查8件,推进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、全民应急演练、景区“花车”治理等立法工作。制定落实10项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,数量为全省最多。依法审查政府协议和各类文件363件,服务党委政府依法决策。加强执法能力建设,落实执法资格考试激励约束措施,首次申领执法证人员通过率从去年的72.19%提高到98.28%。三是深化府院府检联动。深化府院联动,牵头召开联席办公室第一次会议,细化8个领域重点任务,设立全省首个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法官联络工作室。推动召开府检联动第一次联席会议,健全行刑衔接等13项机制,提升联动质效。1-11月,全市受理复议案件4674件,超过行政诉讼数,复议调解和解率、诉讼调解撤诉率均超过30%,无复议后败诉案件发生。
2025年市司法局按照市委、市政府和市委政法委部署要求,全面融入和保障中心工作,以深化改革推进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,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济南实践贡献法治力量。
一是更高站位推进依法治市。落实我市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工作实施办法,强化述法评议和结果运用。协同推进法治领域133项改革任务落实。深化“人大监督+法治督察”“纪检监察监督+法治督察”衔接联动,组织对中央“一规划两纲要”落实情况开展实地督察。
二是抓紧抓实法治政府建设。加强城市治理、公共安全等领域立法,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和法治审查规定,增强制度有效供给。严格规范执法行为,用好网上执法办案监督平台,推广“无感监管”模式,推进涉企检查数量合理压减。深化府院府检联动,推动行政争议诉前实质性化解。跟进做好示范创建后续工作,细化责任分工,全力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。
三是提升法治服务保障能级。抓实法治护航重点项目五大行动十二条措施,开展“百所联百会”“法企同行护航发展”活动,保障项目建设和企业健康发展。深化“无证明城市”建设,提升政务服务便捷化水平,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。高标准推进法务区建设,拓展数字公共法律服务应用场景,为群众提供多元化法律服务。持续培养村(社区)“法治明白人”“法治带头人”,搭建法治融媒体宣传矩阵,提升“八五”普法成效。
四是强化法治建设支撑保障。推进制度、数字、人才三大赋能。加强制度建设,提升工作规范化水平;完善“1+1+4+N”数字司法行政体系,推进业务领域数字化转型;健全党员干部“选育管用”体系工程,纠治“庸懒散慢浮”等不良作风,全方位锻造铁军队伍,为强省会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。